top of page
White Structure

表演藝術研究園

  • 作家相片表演藝術研究園

附件五:陳偉基訪談紀錄

訪談日期:2023.01.05

問:研究員

答:陳偉基 (資深劇場監製及評論人,曾任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監製)

 

問:你大概是何時加入「前進進」,主要負責什麼性質的工作?


答:我是在2008年4月加入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擔任全職藝術行政的工作。第一個參與的演出是《哈奈馬仙》。幾年後沒有再做全職,就兼任「前進進」不同演出的監製。在「前進進」工作的時候,小西在IATC開始進行「沙磚上」的研究,我亦應邀成為該計劃的研究員,做一些Archive的工作。在「前進進」工作期間有讀劇project,常試讀不同劇本。當時「前進進」首先是看看自己團隊是否喜歡做(某些劇作的內容及風格),也考慮觀眾是否能接受。當時很清楚,探索的是某種劇場形式(form)是否可行,而非故事內容。我們「讀劇-演出-讀劇」交替地去做,可以說是一項「十年計劃」。不單做教育劇場或做演出,而是有強烈欲望推動「新文本」。那時的講法是「多探索些新東西」,衝擊香港一貫劇場形式,並且尋找合適的演員去演。

 

問:2008年,就有潘惠森編劇的《老鼠•復仇•劍》(試劍版)一類黑色幽默的非典型劇場作品。

答:是的。當時是想試用相對簡單的方法,演繹較複雜的文本。牛棚「前進進」需要自我定位,不單純是外間想像的做小劇場 (細show),而是形式上簡易、內涵較深的可能。大家同時思考「前進進」的branding問題,不是馬上便走到new writing。陳炳釗一直想做好牛棚劇場的branding,尋找相應合適的內涵。這涉及牛棚的style,多於做釗的signature演出。我想這一切源於釗在美國時看過的一些theatre。

 

問:你如何描述牛棚「前進進」、陳炳釗和「新文本」劇場的關係。


答:釗除了是劇場導演,更是一位很有想法的策劃人/策展人。策劃時每每觸及宏大的文化表象及社會意義,懂得通過不同的持份者打造不同藝術效果。當「外行」認為釗在做「新文本」時,釗實在是在思考branding和香港劇場文化的問題。我認為做導演就應該像陳炳釗,有企業思維、有藝術修養、有社會責任;可以創作劇本和策劃,也是評論人,有評論修為和思維。釗每次考慮一件事情,不是光是考慮自己想做什麼,而是這件事做完了有什麼事情會後續發生,希望帶動社會思辯過程,落地去討論。「新文本」最後的演出根柢始終是drama,可是呈現出來的可能只是故事的碎片。因此,「新文本」一定要有內容及演員的相應表演能力;解構劇場之餘,透徹了解21世紀的人如何看待劇場。處理「新文本」時特別需要concept,再把內容鋪陳出來。

 

問:作為「前進進」推動「新文本」劇場的參與者,你認為「本土轉化」的成效如何。

答:我在「前進進」工作時未開始「本土轉化」計劃,但我認為這是「新文本」劇場的延續部分。「新文本」一開始是學習歐洲劇場前沿的東西,不純粹是瘋狂改編「新文本」。「前進進」的做法是文本、(表演)形式和文化三者的結合。行到某一步,便可以反思自己的文本。雖然不肯定現在「前進進」的「本土轉化」走到哪一階段,然而,我相信近年的《會客室-Best Wishes》與《100%香港》能有助於釗思考「本土轉化」。始終「新文本」是(表演/劇場)形式影響文本,估計這些形式的突破,可以帶來創作上的啟發,例如劇場的「直面」(真實/現實)夠不夠「直面」。


7 次查看0 則留言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附件七:「新文本運動」(2012-2014)活動一覽表

演出 新文本戲劇節 新文本戲劇節2012 (25.5-24.6.2012) 《誰殺了大象》. 文本及導演: 馮程程 《驚爆》. 文本:Sarah Kane(英)/ 導演:李鎮洲 《西夏旅館》. 小說原著:駱以軍(台)/ 改編及導演: 甄拔濤 新文本戲劇節2013(9.8-8.9.2013) 《漂流》. 文本: 潘詩韻/ 導演: 李鎮洲 《耳搖搖》. 文本: 俞若玫/ 導演: 張藝生 《金龍》. 文

附件六:「前進進」之「新文本運動」

(CONTEMPORARY WRITING FOR THEATRE 2012- ) 新文本現象 「新文本」(New Writing) 一詞最初源自90年代英國劇場,泛指當時出現的劇作現象,包括以莎拉肯恩(Sarah Kane)和馬克雷文希(Mark Ravenhill)等青年劇作家為代表的「直面劇場」(in-yer-face theatre),以及皇家宮廷劇院推動的一系列新生代劇作計劃。英倫的「新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