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hite Structure

表演藝術研究園

  • culturalslasher

序章 為什麼是 「前進進 (陳炳釗) 劇場研究」  

  


陳炳釗可謂是「香港劇場史式的人物」,即謂在香港劇場甚至每個香港表演藝術的關鍵時劇都參與了。包括於「香港學聯戲劇節」、第一屆APA戲劇學院畢業、九大的藝術全職工作、實驗劇場發展時有沙磚上、ID兒女、臨流鳥工作室,及至前進進時期經歷了自我探索後。尤其千禧年後的作品,往往充滿知性的詰問與思考(如2005的《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》的精神疾患隱喻、2007年改編董啟章《天工開物‧栩栩如真》,延續自「臨流鳥工作室」以來對九七回歸前後香港身份的多重省思。後來的「消費時代三部曲」,更通過劇場回應文化消費時代的來臨。  


2008年伊始。前進進發表了名為「消費時代三部曲」的《哈奈馬仙》、《賣飛佛時代》《HAMLET B》三齣劇場作品。「消費時代三部曲」從不同角度,探討觀賞舞台表演藝術的文化行為中,如何充斥着不同程度認同、投入、增值、再消費等一系列都市價值觀。2010年《Hamlet B》甚至尖銳地設計了當代的哈姆雷特和奧菲麗亞的角色。前者是巡迴演出哈姆雷特的表演者,後者則是迷戀哈姆雷特的超級劇場粉絲。從初見和後來的尋尋覓覓,奧菲麗亞赫然成為三年間看遍1677齣劇場演出,甚至不惜遠赴國內不見經傳小城市追隨着哈姆雷特。毫無疑問,各式表演藝術作為「文化消費」的一環,亦必然被捲入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。  


千禧後的海外經驗與後來對「新文本」(new writing)的鑽研和思考,直接開拓陳炳釗對於劇場的思考。前進進在香港主力發展「新文本」劇場逾十載。從「新文本」劇作家的介紹、讀劇、劇本翻譯、排演,到開辦形體戲劇工作坊、鼓勵本土創作。前進進不但在藝術路線和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,扮演着香港劇場引介者和推動的先鋒角色,同時轉向「本土轉化」,逐漸培養出適合發揮「新文本」的年青演員和編導,堪稱香港劇場新浪潮推手。  


過往關於「前進進(陳炳釗) 劇場」的研究文字及文章結集,主要集中在其早期的藝術發展階段,包括小西策劃的《沙磚上──實驗、組合、時代》(2011)、陳炳釗鄭綺釵策劃的《再一次,進入符號世界──陳炳釗劇本集1》(2011)、《我不是哈姆雷特──陳炳釗劇本集2》(2011)及《前進十年──十周年紀念特集》(2010)。至於前進進近十多年開始主力發展「新文本」劇場,包括「新文本」劇作家的介紹、讀劇、劇本翻譯和排演到近年進入「本土轉化」的重要階段,皆未有涉獵及充份的研究。另外,前進進雖有自行出版關於「新文本」的介紹冊子和香港「新文本」劇本集,如《三分鐘讀懂新文本》、《躍動交鋒──閱讀新文本》、《浪漫的挑釁──創作新文本》等,卻大都傾向入門式簡史介紹,鮮有從藝術評論角度描繪及研究其引介「新文本」到進入 「本土轉化」的轉向。  


自2016年,前進進舉辦的演員形體工作坊開始為「新文本」的表演需求打下基礎、針對培養演繹「新文本」的演員,工作坊中的演員共同研讀德國Kevin Rittberger《卡桑德拉》的劇本,並編作出若干《卡桑德拉》片段。工作坊完成後,前進進再從中物色合適的參與演出。2017年4月由馮程程導演的《卡桑德拉》,課題非常沉重而宏大,講述歐洲難民的種種。當中所展現的文化位置和語言非常微妙,演出最後歸結到希臘神話的卡桑德拉Kassandra。誠然,《卡桑德拉》在導和演的層面上仍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,但已有效在「新文本」的選材中,考掘出帶領觀眾產生對無力感與社會悲劇的感知,用千百種角度去凝視災難。演員亦藉此接觸到在前進進以外,較難觸碰的劇場表演形式和內容。 


同年前進進邀請法國客導Franck Dimech,執導法國「新文本」作品《西邊碼頭》,直接讓歐陸導演和香港劇場演員擦出火花。《西邊碼頭》是一種相當極端的表演方式。故事設定在郊外廢棄倉庫,通過相當極端的情節,嘗試把演員推向瀕臨瘋狂的歇斯底里狀態,來演繹一系列社會邊緣人的處境。導演和文本着力於演員個人內在力量的展現,呈現瘋狂、精神崩潰等暴烈狀態,回歸劇場最原始、最感人的能量。這對觀眾亦是一次劇場的窗口,進而啟發更多想像劇場的可能。《西邊碼頭》亦貫徹前進進引介「新文本」以來,2012年的Sarah Kane《驚爆》的極端路線,挖掘充滿人性陰暗面的種種主題因子:孤獨、欲求、恐懼、爭鬥、自毀、暴力,既不為現實的劇情所囿,卻情境鮮明,充滿戲劇性。  


2017年底的《聽搖滾的北京猿人》以降,2018年前進進以創作本土轉化的「新文本」為主軸,《對倒.時光》、《建豐二年》就是前進進二十周年劇季的雙響砲。《對倒.時光》由陳炳釗編導,融合已故香港文學家劉以鬯《對倒》、《打錯了》的故事、人物和對香港的敏感洞察,模彷小說的單雙節敘事,交錯淳于白與阿杏的偶遇、年輕攝影師與港漂女生咖啡廳互相窺伺的有趣情狀,交織成前進進另一次「文學改編劇場」作品。至於《建豐二年》縱然開宗明義改編自陳冠中的同名政治寓言,編導甄拔濤有意無意將若干篇幅的背景,都落在二戰後的香港。相對《對倒.時光》,《建豐二年》的處理沉重,交代中國近史人物情節部分,亦不得不依賴年份和歷史事件的文字投影。接下來,前進進二十周年劇季的《甜美生活》、《屋根裡》,探國家與資本主義之下的「恐怖主義」,及當代社會的「閉門族」與人倫關係。香港「新文本」千里之行,才剛踏上征途。  


近年的《午睡》(2016、2021)、《會客室》(2018) 又是另一種創作。就着《會客室》的創作,「前進進」用兩年時間訪問一百名不同背景的香港人,從人口統計上代表了香港的男女、教育、種族的人口比例。這一系列的訪問,簡單來說有人稱之為「紀錄劇場」。普查是很多新聞工作者、社會學研究的工作,當劇場也用這種方法處理,其實是打破「紀錄劇場」的固有處理,排演《會客室》。《午睡》在前進進的「新文本運動」中出現,卻被認為不是很「新文本」,《午睡》是十分傳統的戲劇,用一個講八十年代戲劇的方法「雙重的曝光」,有八十年代的底片,然後含蓄地有現在的底片。2021年下半年,前進進將要和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合作《100%香港》。筆者認為,香港劇場依然需要這種準備的「逼近」力量,令大家一起承擔一些,而非單純的分析和體會。  


綜觀而言,前進進在「新文本」劇場的發展上,扮演了香港劇場引介者和推動的先鋒角色。藝術路線和發展方向均具有前瞻性,逐漸培養出適合發揮「新文本」的年青演員。加上前進進積極與歐亞劇場人及劇團合作,舉辦了不少歐洲劇場工作坊,如介紹法國劇場概論等。前進進晚近全方位發展,亟需有更新的文字評述,填補有關表演藝術評論研究的空白。

39 次查看0 則留言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附件七:「新文本運動」(2012-2014)活動一覽表

演出 新文本戲劇節 新文本戲劇節2012 (25.5-24.6.2012) 《誰殺了大象》. 文本及導演: 馮程程 《驚爆》. 文本:Sarah Kane(英)/ 導演:李鎮洲 《西夏旅館》. 小說原著:駱以軍(台)/ 改編及導演: 甄拔濤 新文本戲劇節2013(9.8-8.9.2013) 《漂流》. 文本: 潘詩韻/ 導演: 李鎮洲 《耳搖搖》. 文本: 俞若玫/ 導演: 張藝生 《金龍》. 文

附件六:「前進進」之「新文本運動」

(CONTEMPORARY WRITING FOR THEATRE 2012- ) 新文本現象 「新文本」(New Writing) 一詞最初源自90年代英國劇場,泛指當時出現的劇作現象,包括以莎拉肯恩(Sarah Kane)和馬克雷文希(Mark Ravenhill)等青年劇作家為代表的「直面劇場」(in-yer-face theatre),以及皇家宮廷劇院推動的一系列新生代劇作計劃。英倫的「新

附件五:陳偉基訪談紀錄

訪談日期:2023.01.05 問:研究員 答:陳偉基 (資深劇場監製及評論人,曾任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監製) 問:你大概是何時加入「前進進」,主要負責什麼性質的工作? 答:我是在2008年4月加入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擔任全職藝術行政的工作。第一個參與的演出是《哈奈馬仙》。幾年後沒有再做全職,就兼任「前進進」不同演出的監製。在「前進進」工作的時候,小西在IATC開始進行「沙磚上」的研究,我亦應邀成為該計劃

bottom of page